当青岛的海风裹挟着麦芽香气掠过世纪广场,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的霓虹便点亮了城市的夏夜。7月18日,这场延续了35载的狂欢如期而至,而在这片沸腾的欢乐场中,哈哈酒馆正以二十年的坚守,诉说着一个与啤酒节共生共长的故事。
从木桌到光影:一个酒馆的二十年生长史
2005年的夏天,啤酒节崂山会场边缘的树荫下,几张折叠桌支起了哈哈酒馆的起点。“那时候我们只有几张小桌,一个简易吧台,卖些散装啤酒和简单小吃。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二十年。”哈哈酒馆经理杨彬摩挲着酒吧墙上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他正弯腰给客人打散装啤酒,塑料凳上坐满了赤膊聊天的食客们。
彼时的啤酒节还带着青涩的烟火气。没有如今的主题灯光秀,没有国际化的演艺阵容。杨彬记得,当年最火的“产品”是一扎散啤配辣炒蛤蜊,客人多的时候,连马路牙子上都坐满了人,“有个大爷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来,一扎啤酒配盘花生,能坐到闭园。”正是这份对市井欢愉的敏锐捕捉,让这个小酒馆在第一年就攒下了回头客。
展开剩余80%2021年的升级则彻底重塑了哈哈酒馆的模样。时尚前卫的工业风搭配暖黄射灯,将空间分成多个功能区,室外的用餐区适合家庭小聚;中央舞台区每晚有乐队驻唱,年轻人举着荧光棒随着节奏摇晃;啤酒吧台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啤酒,从原浆到黑啤,游客们可以随自己的喜爱挑选。
二十年过去,啤酒节已从单一的饮酒盛会,成长为集美食、演艺、文旅于一体的“花园狂欢”;而哈哈酒馆也从一个小酒摊,蜕变成能同时容纳近百人的综合性空间。杨彬说:“我们就像啤酒节的影子,它长一寸,我们就跟着长一寸,这种默契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传统酿新味:与啤酒节共舞的双向奔赴
今年,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以匠心布局将中式雅韵与欧陆风情熔铸成一曲醉人的夏日交响。作为会场的“元老级”商户,哈哈酒馆也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呼应着今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的主题。
走进哈哈酒馆,宽敞开放的工业风格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夜晚的嗨唱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这里既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烤串和鲜美可口的特色海鲜,也有融合了国际元素的创意菜品。厨师长介绍道,“这些菜品既保留了青岛传统风味,又加入了现代烹饪理念,很受年轻游客欢迎。”
哈哈酒馆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菜品上,更表现在整体体验的升级。今年,哈哈酒馆通过灯光、音乐、互动表演等元素,为客人打造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杨彬表示:“现在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吃喝,他们追求的是独特的消费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文艺与潮流的融合,让每位客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这种与啤酒节的“双向奔赴”,早已成了酒馆的生存哲学。每年啤酒节主题公布后,杨彬会带着团队泡在会场考察,针对主题进行活动策划与经营方式上的调整。“固步自封?那早就被啤酒节的浪潮拍在沙滩上了。”杨彬的话里,藏着二十年商海沉浮的清醒。
杯盏盛光阴:那些留在酒里的人与故事
在哈哈酒馆的二十年历程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那些由经营者和游客共同编织的温暖记忆。每年夏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在觥筹交错间分享故事,建立联系,创造属于每个人的独特体验。
“我最难忘的是2008年啤酒节期间,一群来自德国的游客在哈哈酒馆庆祝他们的友谊十周年。”杨彬回忆道,“他们被我们的青岛原浆啤酒征服,连续来了七天,最后一天还送了我一顶巴伐利亚传统帽子作为纪念。”这样的跨国友谊故事在哈哈酒馆屡见不鲜。
对青岛本地人而言,哈哈酒馆是成长的坐标。张先生从大学时的学生,变成如今带娃来的父亲:“2010年第一次来,和室友凑钱买一扎啤酒分着喝,现在都带儿子来吃儿童套餐啦。”酒馆的变化,藏着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轨迹,也倒映着青岛人生活的升级,从“有酒喝就行”,到如今讲究“喝得舒服、玩得开心”。
杨彬说,他最怕听到客人说“你们变了”,又最怕听到“你们怎么还是老样子”。这种微妙的平衡,恰是哈哈酒馆二十年的生存智慧:守住啤酒的鲜、人情的暖,又跟着时代添点新花样。
夜幕渐深,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的欢腾仍在延续,世纪广场的欢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哈哈酒馆的舞台上,歌手正唱着《我的青岛》,台下新老顾客碰杯的脆响此起彼伏。杨彬站在吧台后,看着满屋子的笑脸,想起2005年那个闷热的夏夜,也是这样的笑声,从三两张木桌间漾开,一漾就是二十年。
这场被称作“永不落幕的啤酒之约”的狂欢里,哈哈酒馆早已不是简单的参与者。它像个沉默的酿酒师,把这场约定酿成了时光的酒,醇厚、绵长,等着更多人来共饮下一个二十年。
发布于:山东省贵丰配资-安全股票配资门户-专业实盘配资-正版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